發布時間:2015-04-02 09:26:55
關注中物聯
北京吳越新港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素紅笑容背后的成功
編者按:作為妻子,協助丈夫成就了自己的事業,她是成功的;作為母親,撫育兒女平安成才,她是成功的;作為老板,為員工搭建了通向成功之路的事業平臺,她是成功的。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有車、有房、有戶口——這恐怕是所有北漂的夢想,也是他們北漂成功的標志。
張素紅,上世紀九十年代和老公一起漂在北京,從企業員工到下海創業;1999年,兩個孩子在北京上了幼兒園,她便與老公一起在事業上打拼;同年,二人買了第一輛車;2002年在北京順義買了房子,并拿到了北京市戶口;2001年,二人成功創辦了北京吳越新港物流有限公司,現如今已擁有數十名員工、十余輛貨運車輛。
看著這樣一份簡歷,也許有人羨慕,也許有人感到了背后的艱辛。不過,無論是曾經的艱難困苦,還是現在讓人艷羨的成功,在張素紅的訴說中,都化成了一個個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十余年如一日 夫妻相攜同創業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張素紅剛剛為人父母,老公徐新初便決定自己下海打拼。面對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充滿豪情壯志的老公,張素紅果斷地扛起了家里的重擔,全力支持老公的事業。
“3歲前,孩子一直都是我自己帶的。直到3歲后上了幼兒園,我才到公司,和老徐一起工作。”回憶當初,張素紅僅用三兩句話便一帶而過,其間的曲折都隱藏在她的笑容里。
據張素紅介紹,他的老公徐新初,即吳越新港物流總經理,最初是在上海航空從事市內到達派送業務,在積累一部分經驗及人脈后,便選擇了自己創業。2001年公司正式成立,經過不斷的努力,公司業務開展也非常順利,2014年又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
隨著上海分公司的成立,老公徐新初時常要在北京、上海兩邊跑,在此期間,張素紅要承擔更多的公司大小事務,為徐新初減輕壓力。多少個日日夜夜辛勤工作,多少次竭盡全力只為公司,在張素紅的眼中,十幾年的創業時光匆匆而過,艱辛、奮斗、喜悅、汗水,都化成了一抹明亮的笑容。
MAN卡車助力 公司發展更上一層樓
如今的吳越新港物流,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空運、汽運、配送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性物流公司。公司與東航及國內幾大快遞公司均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中包括中通、中國郵政、圓通等。
隨著逐步發展,公司規模也在不斷壯大。據介紹,目前公司旗下共有員工80余人,自有運輸車輛22輛,其中包括8輛德國進口的MAN卡車。
相較于國產卡車,進口卡車在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更為突出。因此,吳越新港物流的MAN卡車,主要被用于公司發往北京到上海的快速專線物流。
“每天大致是從下午四點出發,第二天上午到達。這條專線相當于‘卡班’,對貨物的準時到達要求的很嚴格,這就要求車輛必須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可靠性,使用MAN牽引車會讓公司非常放心。”正是MAN卡車可靠的性能,讓這條京滬“卡班”專線能一直保持較高的準點率,為公司招攬更多的忠實用戶。
.png)
家庭事業雙豐收
如今的吳越新港物流,已經步入穩定發展階段,在業內擁有良好的口碑和穩定的客源。這對于作為老板的張素紅和徐新初而言,無疑是他們成功的體現;而作為父母,他們為一雙兒女拿到了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北京戶口,為他們爭取到了最好的教育資源,并將他們培養成才,他們也是成功的。
面對這樣的“成就”,張素紅心里很滿足。談到未來的生活,她說她有個心愿:“干到50歲,把公司賣了,然后和老公一塊退了,找個喜歡的地方,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雖然賣掉公司可能只是一句戲言,但張素紅最大的希望是能和老公找一個安靜、清閑的地方,攜手共渡晚年。
后記:采訪結束時,已經到了下班時間。筆者隨口問道:“您也準備下班回家了吧?”張素紅回答說:“我老公今天從上海回來,晚一點我要去機場接他,然后一起回家吃飯。”
![]()
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的曼商用車輛股份公司是德國曼恩集團旗下最大的股份公司,也是世界領先的商用車制造商和運輸方案供應商,曼恩商用車輛股份公司產品種類覆蓋卡車、客車、發動機和車用零部件等,生產基地和服務網絡遍布世界各地。
德國曼恩發展至今已經有超過250年的歷史,1758年,“圣安東尼煉鐵廠”在德國奧伯豪森建立,德國曼恩的根基也由此滋生并快速增長。1897年,在曼恩工作的“Rudolf Diesel"先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柴油發動機,從此柴油機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德國曼恩這項發明為世界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石。
作為全球領先的動力工程供應商,德國曼恩的足跡遍及世界許多國家,產品以其先進的技術,過硬的質量得到肯定。經過多年的發展,德國曼恩在中國日漸成熟,中國已經成為德國曼恩的重要戰略市場。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