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16 11:23:06 中國水運報
關注中物聯
日前,“浙嘉興貨01301”的船老大邱師傅銀行卡上多了19.4萬元。他自己的這條船剛剛按規定拆解完畢,申請的拆解補貼資金很快就到賬了。邱師傅高興地表示,多虧了港航部門主動告知國家的政策,讓自己早點把小船拆掉,又拿到了補貼款。
大力推動內河船型標準化、引導內河集裝箱健康發展、主動服務水運行業發展需要……在嘉興水運發展進程中,嘉興港航人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助推內河水運轉型發展。
“建”、“拆”互補大力推動內河船型標準化
在實施船型標準化工作過程中,嘉興城郊港航部門主動聯系符合政策條件的船舶,為他們講清政策,推動小噸位、老舊運輸船舶提前退出航運市場,對現有船舶進行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并鼓勵新建LNG動力船、高能效示范船等。
為了讓符合條件的船舶盡快實施拆解改造,港航人員引導船東有效選擇定點船廠,合理安排進廠時間,同時全面理順內部操作流程,及時安排人員現場審驗,督促船廠加快進度,強化現場監督管理,嚴把現場審驗關,杜絕不符合要求或弄虛作假情況的發生。此外,制定船舶拆解、改造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做好補貼資金申請的受理和及時發放。
在“拆”的同時,城郊港航部門還積極做好“建”的工作。從船東有意向造船開始,港航部門就開始為船東介紹有關政策規定,幫助船東及時了解當前的水運經濟形勢。同時,主動在船戶與銀行之間牽線搭橋,為船戶辦理船舶銀行貸款做好引導服務。船舶進入建造階段,船檢部門根據檢驗規范,嚴格把好圖紙審查、按照內河運輸船舶標準船型指標體系進行建造檢驗等關鍵環節。
目前,嘉興城郊港航在冊營運船舶已突破30萬載重噸,船舶平均噸位已達到330噸。相較前幾年,無論是船舶運力總體規模,還是船舶的平均噸位,都出現了較大提升。
政策引導推動內河集裝箱運輸發展
2015年開年,嘉興市本級新增一家內河集裝箱運輸企業。據該企業負責人稱,以前他們是做海運生意的,近年來,隨著“海河聯運”優勢的逐步增強,便將目光投向了內河運輸。今年,該企業已經打造2艘36TEU左右的內河集裝箱船舶,主要從事杭州到乍浦港的內河運輸。
受資源集約和產業升級的影響,內河集裝箱運輸從誕生之初就處于發展的快車道。以嘉興內河集裝箱碼頭為例,2014年完成15.15萬標箱,占浙江省內河集裝箱吞吐量的54%。2015年有望突破18萬標箱,平均每天5-6班發往上海港的集裝箱班輪及時運出。
隨著內河集裝箱運輸業的逐步發展,嘉興城郊轄區內河集裝箱運輸船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從幾年前的“零TEU”到如今的777TEU,港航部門積極引導船東關注行業轉型發展大趨勢,主動做好政策指導,吸引越來越多的水運從業者關注內河集裝箱運輸。
當前,杭平申線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隨著嘉興“海河聯運”優勢的加大、散改集運輸的擴展,集裝箱內支線備案制管理改革等,內河集裝箱船逐漸變成大家眼中的“香餑餑”。
主動上門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2015年春節剛過,在張家港轄區碼頭??康?艘嘉興籍散裝水泥船上,便接受了港航人員的集中年檢服務。年前,這幾條臨近年檢期限的船舶提前向港航部門申請,經協調選定集中檢驗地點,再確定好集中檢驗日期。
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以前,對于許多嘉興籍船舶來說,每年的船舶年檢是他們的煩心事。因為船舶年檢按規定必須要“見船檢驗”,而常年在省外營運的船舶,開回嘉興航區來回就要上千元的成本,而且還要耽誤眼前的運輸生意。
為了幫助船戶解決這件煩心事,城郊港航部門主動上門提供船檢服務,并推出了集中時間、集中地點的“兩集中”工作機制。
港航部門在充分摸底排查的基礎上,專門在周邊省區設置集中檢驗地點,并提出集中服務時間段,告知船戶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到指定地點進行檢驗。一方面,船舶可以減少往返船籍港帶來的運行成本,另一方面,船檢人員可以集中辦理檢驗,大大提高了年檢效率。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