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25 10:26:25 第一物流網
關注中物聯
全球九大船級社登陸上海。上海在剛剛提交過去五年的航運發展“成績單”中,空港航班起降量、航空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三大指標首次全部實現全國第一,新出爐的“十三五”規劃綱要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出新任務。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是“十三五”規劃綱要賦予上海的定位之一。上海官方計劃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
“上海擁有非常好的港口設施條件和造船技術基礎。”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金鵬告訴中新社記者,“比如,洋山港擁有豐富的岸線資源以及良好的水深條件,適合國際航線的大型輪船進出。”
目前,總投資約139億元人民幣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預計2017年建成,屆時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將突破4000萬標準箱。這個數字是全美國所有港口加起來的吞吐總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1/10。
在上海市人大今年4月審議的《上海市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條例(草案)》修改稿中,對于航運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增加了推進國際航空樞紐港建設的新內容。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曾表示,航空業發展是上海面向“十三五”發展的重點之一,將進一步明確發展規劃。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機場將進一步擴建,以適應日益增長的國際國內客貨運需求。
除了推進公鐵水及航空多式聯運外,“十三五”規劃綱要還對推動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新亞歐大陸橋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作出規劃。如何圍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推進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具有國際航運影響力的海上絲綢之路指數,將成為上海下一階段“走出去”的重要任務。
“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東南亞航線,在貨運量方面增長很快,已經成為國際航運中的新增長點。”上海航運交易所市場部經理顧云鳳說,上海應盡快融入這一新的海洋經濟“黃金走廊”。
去年7月,上海航交所推出了“一帶一路貨運貿易指數”以及“海上絲綢之路運價指數”,比較直觀地反映“一帶一路”相關航線的市場情況。
顧云鳳說,這其中的“一路”貨運量指數涵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相關國家62個主要集裝箱港口、4個煤炭出口國、6個鐵礦石出口國和15個原油出口國,涉及東南亞、西亞、南亞、歐洲、北非和大洋洲等多個地區。
對此,臺灣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峰海表示,“上海能夠獨立發布出口集裝箱運價等指數,在行業內是一個立標桿、擔龍頭的舉措。”
“運價指數是反映市場水平的風向標,目前中國沿海有95%的企業在不同程度上進行著與指數相關的協議。”顧云鳳說,憑借該指數,上海能更好地把握海上航運的信息以及話語權,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
“十三五”規劃綱要還提出,“積極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建設,參與沿線重要港口建設與經營,推動共建臨港產業集聚區,暢通海上貿易通道”。
今年2月,經過中遠、中海合并重組后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落戶上海,標志著擁有8500萬載重噸船隊綜合運力、當今世界船隊規模最大的航運企業集團誕生。
此后,中遠海運于4月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比港)67%股權,開始布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港口建設和經營。
顯然,“21世界海上絲綢之路”延伸所及已超越明朝鄭和船隊到過的最遙遠的非洲東海岸及紅海沿岸,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國的企業和船隊還將走向歐洲經濟圈。 全球九大船級社登陸上海,空港航班起降量、航空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三大指標首次全部實現全國第一……上海剛剛提交過去五年的航運發展“成績單”,新出爐的“十三五”規劃綱要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出新任務。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是“十三五”規劃綱要賦予上海的定位之一。上海官方計劃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航運中心。
“上海擁有非常好的港口設施條件和造船技術基礎。”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金鵬告訴中新社記者,“比如,洋山港擁有豐富的岸線資源以及良好的水深條件,適合國際航線的大型輪船進出。”
目前,總投資約139億元人民幣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區四期工程預計2017年建成,屆時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將突破4000萬標準箱。這個數字是全美國所有港口加起來的吞吐總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1/10。
在上海市人大今年4月審議的《上海市推進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條例(草案)》修改稿中,對于航運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增加了推進國際航空樞紐港建設的新內容。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曾表示,航空業發展是上海面向“十三五”發展的重點之一,將進一步明確發展規劃。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機場將進一步擴建,以適應日益增長的國際國內客貨運需求。
除了推進公鐵水及航空多式聯運外,“十三五”規劃綱要還對推動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新亞歐大陸橋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作出規劃。如何圍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推進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具有國際航運影響力的海上絲綢之路指數,將成為上海下一階段“走出去”的重要任務。
“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東南亞航線,在貨運量方面增長很快,已經成為國際航運中的新增長點。”上海航運交易所市場部經理顧云鳳說,上海應盡快融入這一新的海洋經濟“黃金走廊”。
去年7月,上海航交所推出了“一帶一路貨運貿易指數”以及“海上絲綢之路運價指數”,比較直觀地反映“一帶一路”相關航線的市場情況。
顧云鳳說,這其中的“一路”貨運量指數涵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相關國家62個主要集裝箱港口、4個煤炭出口國、6個鐵礦石出口國和15個原油出口國,涉及東南亞、西亞、南亞、歐洲、北非和大洋洲等多個地區。
對此,臺灣陽明海運董事長盧峰海表示,“上海能夠獨立發布出口集裝箱運價等指數,在行業內是一個立標桿、擔龍頭的舉措。”
“運價指數是反映市場水平的風向標,目前中國沿海有95%的企業在不同程度上進行著與指數相關的協議。”顧云鳳說,憑借該指數,上海能更好地把握海上航運的信息以及話語權,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
“十三五”規劃綱要還提出,“積極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建設,參與沿線重要港口建設與經營,推動共建臨港產業集聚區,暢通海上貿易通道”。
今年2月,經過中遠、中海合并重組后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落戶上海,標志著擁有8500萬載重噸船隊綜合運力、當今世界船隊規模最大的航運企業集團誕生。
此后,中遠海運于4月收購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比港)67%股權,開始布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港口建設和經營。
顯然,“21世界海上絲綢之路”延伸所及已超越明朝鄭和船隊到過的最遙遠的非洲東海岸及紅海沿岸,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中國的企業和船隊還將走向歐洲經濟圈。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