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十年就業增長13倍,菜鳥大數據賦能快遞員
發布時間:2017-01-13 09:35:35 第一物流網
關注中物聯
中國已成全球第一快遞大國。作為“新經濟”的代表,2016年快遞超過300億件,快遞業已經連續6年每年增長超過50%。在創造大量就業的同時,大數據正在改變物流業,賦能快遞小哥。
快遞業一枝獨秀背后,大數據平臺菜鳥網絡的物流生態圈極大拉動快遞就業,與合作伙伴一起支撐了全國90%以上的快遞包裹運送??爝f業是眾多農村青年進城務工的第一站,許多懷揣城市夢想的年輕人通過快遞職業一步步融入城市生活,最終在繁華的大都市覓得一席之地。
以快遞小哥竇立國為例,他靠著自己的打拼在北京安了家,買了房,買了奔馳車,每月收入不菲。2014年,他還在紐約代表數百萬快遞員,站在了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上市敲鐘臺上。
單量高速增長下,有的快遞員還要加班加點,把包裹盡快用戶手中。這也是物流業發展快高就業的特征。測算表明,每增加10000個快遞,就可以帶動一個人就業。目前,全國物流從業人員共有200多萬,年均新增的就業崗位約20萬個,相較于十年前已增長近13倍。
菜鳥網絡一直協助快遞合作伙伴改變物流業,通過大數據賦能,讓快遞小哥得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狀況。
目前,菜鳥可以為每個訂單分配最佳快遞員,在最后一公里,通過和快遞公司合作,還可以對要派送的包裹進行分類,實時計算出最優的派送路徑,通過并單和追單實現包裹的批量攬收,降低快遞員的攬收成本,增加快遞員的收入。
菜鳥網絡2016年雙11物流報告顯示,每個包裹送到消費者手上的時間比2015年更加縮短15個小時。同時,2016年雙11,包裹在網點的停留時間再次縮短,比2015年為快遞員節省派件時間16萬個小時。
此外,在快遞最后500米,菜鳥建立的開放網絡有超過4萬個驛站,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安全的快遞收寄服務的同時,有效縮減快遞員的“派件”等候時間。
“網店是‘新經濟’,但直接帶動了實體工廠的銷售;快遞業作為‘新經濟’的代表,同樣既拉動了消費也促進了生產。這些典型的新經濟行業,實際上都是‘生產性服務業’,都是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新年伊始,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
有物流專家認為,10年內電商物流行業會向技術工種過度,中國快遞員將成為體面受尊重的職業。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