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揀機器人曝光 自動化配送何時到來
發布時間:2017-04-13 09:30:27 北京商報
關注中物聯
日前,一段申通快遞分揀機器人的視頻火了起來,視頻中,裝備橙色托盤的小機器人在地面上有序穿行,將一件件包裹運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揀。而且沒電后還能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自動充電,可謂先進。
據了解,這些機器人由申通快遞和浙江立鏢機器人公司合作研發,目前已在義烏、天津、臨沂三地的申通快遞公司啟用。但這種機器人主要針對小件包裹,它可以掃碼、稱重以及分揀,運行速度可達到3米/秒,每小時可完成分揀1.8萬件。但在視頻評論中記者發現,多數網友還是比較關心快件的配送問題。其實快遞業黑科技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早在2013年順豐就已經內測無人機送貨,雖然從技術上來說無人機快遞可以實現,但在政策層面存在一定的推廣風險,即使拋去政策層面不談,無人機等黑科技也無法有效地提高物流效率。公開資料顯示,快遞業務公司使用的無人機基本都是以四軸、六軸為主,這些無人機的載重量較低,且容量較小,基本上只能運輸一些輕而小的散件。加之無人機運送距離有限,只能實現短途運輸。據了解,亞馬遜曾運營的無人機使用自動飛行系統,除了需要人工裝貨之外,其余都是自動化。但對接受客戶有一定的限制,比如降落地點要選擇空曠平坦的地面,地面還要放置亞馬遜專用的無人機標識。
而京東集團研發的無人配送車看似更靠譜些,京東2016年財報顯示,京東的成本結構里面接近一半來自倉配履單成本,而履單成本里面又有超過一半來自人力成本。所以,推動無人飛機、無人車,對未來繼續提升京東配送體驗,以及降低履單成本至關重要。
據了解,在“雙11”期間,京東自主研發的無人機在江蘇、陜西、北京等多地開展了鄉村配送,而京東無人車也送出了第一單。京東機器人倉、機器人分揀中心、自動化分揀中心也于“雙11”正式啟用,全面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據感知提升運營效率。
快遞專家趙小敏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快遞科技時代即將來臨,但現在談自動化配送為時尚早,目前的無人機、無人車配送都是實驗性質的,真正推廣起來很難,快遞行業首先應該做的是內部分揀的實驗,從分揀的角度來講,普通消費者可以感受最大的三個變化是更精確的分揀,更快速的分揀速度,以及更小的錯送率”。快遞企業應該循序漸進,不能一口吃個胖子,趙小敏認為,快遞企業應該先從快遞員手持設備的云計算及數據化著手,再發力于快遞中轉站的智能化技術,最后提高安全性,逐步走向快遞業科技化。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