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發展箭已在弦,國家戰略棋已落子
發布時間:2018-01-02 10:31:13 億歐網
關注中物聯
當今世界,國家間競爭與合作正日益深化為全球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隨著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和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全球供應鏈體系不斷擴展和創造價值,全球供應鏈能否在全球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已經成為衡量一國全球經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英國著名的供應鏈專家馬丁·克里斯多夫曾說,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一、國家政策將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發展提到了新高度
.jpg)
近年來,供應鏈逐步受到了國家政府層面的支持。首先,2016年李克強總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此后,李克強總理多次在公開場合講話中提到該內容。
2017年8月,商務部和財政部發布《關于開展供應鏈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國十七個重點城市開展供應鏈體系建設。
在十九大召開前夕,國務院正式發布了我國首個供應鏈政策——《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F代供應鏈即通過結構性改革等新舉措來推動供應鏈的創新與應用,從而促進培育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指導意見》中還明確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應鏈領先企業,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重要中心。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報告首提現代供應鏈,將我國物流供應鏈發展提到新高度。
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必將在當下以及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實體產業發展的一大關鍵詞。那么,到底什么是供應鏈,它起源自哪里呢?
二、供應鏈起源與發展淵源
關于“供應鏈”,或許不是個陌生的概念,在服裝、汽車、智能手機等各個領域都會提及到供應鏈;華為、中興、聯想、海爾等企業著手構建全球供應鏈體系,提高企業全球競爭力;百世、順豐等物流企業相繼設立供應鏈事業部,構建綜合物流服務體系。然而到底什么是供應鏈,它的具體內容與落地應用形式是怎樣的,我們卻很難說清楚。
據相關研究,供應鏈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歐美國家,是物流管理逐步發展的產物。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物流管理開始關注顧客需求,從單純管理貨物物理空間的轉移發展到注重環節間信息共享和規劃。進入90年代后,各種新技術在物流實踐中應用,刺激了物流管理理論的研究向更高層次升華。學術界開始認識到,為了充分滿足顧客的需求,不僅對物流還應對資金流、信息流、工作流進行協調,并且這種協調僅在企業內部是不夠的,必須在供應商、生產企業、批發商、零售商和最終用戶形成的供應鏈上密切合作,通過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共同努力達到生產流通全過程效率的提高。
在億歐看來,供應鏈發展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同一鏈條上的供應商、生產企業、批發商、零售商和最終用戶端進行跨行業、跨邊界的流暢合作,才能夠充分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交融互動,最終合為一體。
立足物流行業,我們甚至可以大膽預測物流行業的全方位升級,將融合現代信息化技術、金融服務、以及上下游延伸服務,最終原本的物流行業面貌得到全面改觀,物流行業“消失了”。
三、企業界對供應鏈未來發展預判
關于物流與供應鏈的發展,諸多行業精英也曾發表自己的行業經驗與看法。
普洛斯戰略顧問和PE平臺合伙人董中浪表示供應鏈思想已經滲透至各個產業里,就像移動互聯網在影響各個行業一樣。“當大家信息系統都打通了,數據都連起來以后,就是所謂的下一步——供應鏈化或者‘供應鏈+’,這必將導致各個行業原來的分銷體系、結構等都發生很大的變化。”
百世董事長周韶寧從不愿將百世定位局限于“快遞”,而是將百世定位為智能供應鏈服務供應商。在他看來,傳統的供應鏈是倉儲、快遞、快運分割,但真正的供應鏈是有線上、線下,有整個供應鏈、分銷體系、分銷商、經銷商,百世提供的是整體的、全方位的服務。
宅急送總裁劉冬屯去年曾表示物流的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依次是管理運輸、管理物流和管理供應鏈,中國快遞業將進入管理供應鏈的發展階段。
怡亞通董事長周國輝認為商業生態永遠離不開供應鏈,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營銷、供應鏈增值服務、供應鏈互聯網,一切都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在供應鏈載體上布局。
除此以外,由馬云提出的“新零售”的核心在于推動線上線下的融合,而由此推動的供應鏈重構與物流方案升級,將未來大勢緊緊掛鉤供應鏈。同樣的,京東由于對全供應鏈的高度可控,帶來了優質配送服務,成為京東的一大競爭力。在智能手機領域,技術競爭以外,供應鏈競爭顯現得尤為明顯。
綜上所述,供應鏈是未來實體產業的一大新動能,它將不斷促成產業合作與邊界融合,創造全新的產業面貌。如今,不管是國家政策、產業自然發展規律,還是企業界共識,供應鏈都將迎來創新與應用發展的新時代。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