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26 10:17:28 中國新聞網
關注中物聯
仲夏時節,湖南長沙貨運中心長北貨場,一排排集裝箱正在吊裝上車,它們將搭乘“湘歐快線”國際貨運班列,十余天內就可抵達歐洲、中東的40個國家和地區。
湖南以前的大批量貨物“出海”多借道沿海城市經海運輾轉數十日才能抵達目的港。伴隨著中歐班列的發展,“湘歐快線”開啟了湖南陸上國際物流“高鐵”,長沙貨運中心長北貨場也成為輻射華南、華東地區最重要的國際鐵路物流集散地。
這只是湖南開放型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曾因受制于地理區位優勢不足,開放型經濟成為這個中部內陸省份最大的發展短板。數十年來,湖南優環境、暢通道、搭平臺,以全球化視野構建內陸開放新高地,“開放”正成為助推湖南崛起的“潛力股”。
一組官方數據見證了湖南的“開放”動力:國際經貿“朋友圈”拓展至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從1985年的319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465.3億美元,增長近1.5萬倍;迎來三成一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從1983年的26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161.9億美元,增長約6.2萬倍;1500多家湘企走進92個國家和地區,累計中方合同投資額172.9億美元,規模居中部第一。
“從‘關起門來搞建設’到高水平引進來、走出去,湖南創新開放不斷邁向新臺階、取得新進展。”25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紅色熱土新征程 中部崛起新湖南”發布會上,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湖南實現了從內陸封閉到創新開放的跨越,開放的湖南正在加速融入世界。
在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高鐵網不斷完善下,湖南緊密對接中國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發展戰略,把握“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戰略定位,重構了湖南發展新坐標。
多年來,湖南對標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先進地區,深入推進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企業登記普遍縮短至3至5個工作日;全面推進通關改革和口岸提效降費,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報關覆蓋率超過九成。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和日益增長的競爭力為湖南迎來新的發展空間。
而今,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長沙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高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汽車平行進口等國家級平臺相繼獲批,集航空、水運、公路、鐵路、電子口岸,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于一體的立體化、多功能口岸平臺體系在湖南建成,開放平臺數量居中部第一。
通達世界各地的立體化貿易通道也在湖南編織成網。目前,黃花機場已開通國際全貨機航線5條、客運航線330條,覆蓋五大洲;岳陽城陵磯港可直航香港、澳門,至東盟、澳大利亞已接力啟航;雙向常態化運行的11條“湘歐快線”國際貨運班列物流覆蓋40個國家和地區;長沙、郴州已開通“跨境一鎖”湘粵港直通快車。
今年6月在湖南舉行的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迎來53個非洲國家和10多個國際組織和機構參加,推動簽署81項合作文件、成交200多億美元。
杜家毫說,舉辦中非經貿博覽會進一步增強了湖南的開放意識、提振了開放的信心。湖南將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創造更優營商環境,發揮毗鄰粵港澳的優勢,對接世界500強,帶動更多外企投資湖南,把更多適合湖南發展的產業引進來,并推動湖南的優勢產能走出去。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