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0-11 16:54:51
關注中物聯
“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銳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在記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風云變幻的《激蕩三十年》一書中,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用這樣一段生動的描述來形容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這段話同樣適用于歷經50年艱苦奮斗的東風。

憶往昔,雖艱苦卓絕卻滿懷激情
新中國成立之初,祖國大地百廢待興。發展現代工業成為當務之急,汽車工業更是重中之重。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指引下,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動工興建,結束了中國不能自己制造汽車的歷史。但毛主席早已提出,“中國這么大,光一個一汽是不夠的,一定要建設第二汽車廠。”然而,從構想變成現實,二汽的籌建卻多費周折,。
1969年,第二汽車制造廠(東風公司前身)正式在在湖北十堰開工。當時蘇聯已停止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加之西方國家對汽車制造技術的嚴密封鎖導致二汽的發展面臨著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時任二汽廠長的饒斌堅信一句話“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二汽在他的帶領下開始了艱苦卓絕、令人敬佩的奮斗歷程。
二汽創業之初,十堰還未通電,建設者們便在夜晚掛上一盞盞馬燈,在蘆席棚里開發制造汽車。當時二汽的工人們為了完成參加新中國21周年紀念游行的任務,組織人手邊設計、邊繪圖、邊施工、邊生產,硬是靠錘子、榔頭等工具,加工制造出了第一批東風EQ240越野卡車。
1979年,剛剛有起色的二汽再一次迎來了歷史性挑戰,由于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已開建10年、投資16.7億元的二汽,被列入停緩建名單。存亡之際,時任廠長黃正夏提出“自籌資金,量入為出,分期續建”的方案,為二汽贏得了生存與發展的機遇,也為后日二汽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改革開放后,歷經磨難的二汽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輝煌時刻。
1985年,二汽完全建成10萬輛的生產能力,提前兩年完成續建二汽的任務。不僅沒有要國家一分錢,而且相當于增加了國家固定資產投資3.9億元,上繳稅收4.2億元,還生產汽車35萬輛。
1990年,東風EQ153正式投產并達到上世紀80年代的國際水準,成為當時中國卡車行業的一面旗幟。
1992年,第二汽車制造廠正式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中流砥柱。
1999年,東風載重車公司成立,東風中重型商用車開始突圍,建立了適應市場變化的柔性化生產體系,形成載重車公司決策、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良性價值。
2001年,載重車公司銷售汽車12.73萬輛,創歷史最好水平。
2002年銷售汽車15.8萬輛,無論是經營質量還是盈利水平都創下了歷史最好水平。
2003年7月8日,東風商用車公司創立。自此,東風商用車公司發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革,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研發能力得以強化。先后自主研發出東風天龍、東風天錦。中重卡銷量常年位列行業第一,成為引領行業的價指標桿。
細數50年歷史,那一幕幕拼搏奮斗的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無數革命先輩們在面臨資源匱乏、技術匱乏、資金匱乏的艱苦環境下,仍能堅持奮勇前進,用自己的青春,滿腔激情投入到中國汽車工業建設的浪潮中。面對那個時代,我們永懷敬畏,面對那群人,我們由衷敬佩。英雄不遠,新一代汽車人將接過他們的衣缽,繼承他們的愿望,讓中國汽車工業邁向嶄新的輝煌。
向未來,科技創新點燃前進動力
2019年,站在這一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節點上,東風公司將如何應對新的挑戰?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首先發表了他的看法。竺延風表示:東風50年走過的歷程,是一代代東風建設者用青春、熱血和汗水寫就的輝煌,是新中國汽車工業建設史上的壯麗詩篇。50年發展啟示我們,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東風的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必須艱苦奮斗,奮發圖強,永葆艱苦創業的偉大精神;必須自主創新,自強自立,牢牢掌握生存發展的主動權;必須開闊視野,改革開放,充分吸收借鑒各種先進成果;必須依靠員工,共創共享,凝聚全員意志共同奮斗;必須加強黨建,強“根”固“魂”,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建獨特優勢。
具體應該如何落實東風公司再創輝煌的目標呢?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給出了答案:科技引領。在50周年慶典的科技創新大會上,尤崢正式發布“928新長征”東風公司未來十年科技發展規劃綱要。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尤崢發布“928新長征”東風公司未來十年科技發展規劃綱要
尤崢談到:東風未來十年,東風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協同發展、強化體系、引領未來”的科技發展指導思想,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創新能力;始終堅持“改進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的方針,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握與掌控,走好東風新時代的長征路。
“928新長征”具體內涵是,東風公司將協調發展9大重點技術領域,重點圍繞2大核心戰略,實施促進科技發展的8項措施。其中,9大重點技術領域是:整車(包含乘用車、商用車、軍用越野車)、動力總成、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制造技術及裝備;2大核心戰略是:圍繞節能、減排、新能源的“綠能戰略”,和圍繞智能、網聯、共享的“智能戰略”;8項措施是:加強及加大研發體系、人才隊伍、研發投入、重大項目課題、能力建設、眾創中心、知識產權、激勵機制等8個方面建設。

慶祝東風公司建設50周年暨科技創新大會嘉賓合影
當前,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技術的推動下,逐步實現智能化社會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而智能化社會必不可少的構成元素就是智能化車輛,可以預見,隨著社會智能化程度加深,智能化車輛的市場需求將飛速擴張,對于車企來說,誰掌握更加優秀的智能化技術,更加精密的制造工藝誰就擁有在未來市場上的話語權。東風公司智能化技術的研發非常重視,此次50周年慶典上除包括東風EQ240、EQ140、老富康、風神S30、東風猛士EQ2050B等經典車型,以及全新一代東風日產天籟、東風風神AX7、東風風光ix5等在售車型之外,還特別設置了東風風神windlink人工智能車機系統體驗區、東風日產翼裝飛行等科技體驗區。

東風風神奕炫

新一代東風天錦概念車

新一代東風天龍概念車

新能源物流車
其中,東風Sharing-VAN移動出行服務平臺和Sharing Box智慧物流平臺,是東風“五化”的最新成果。東風Sharing-VAN由自動駕駛+遠程駕駛+調度監控后臺3個模塊組成,集成LTE-V/5G、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公共出行服務等眾多亮點技術,是東風探索下一代公共出行服務新模式的最新實踐成果。
作為未來產業互聯網生態的關鍵一環,東風公司對此也早有布局。與Sharing-VAN一脈相承的Sharing Box,采用模塊化、平臺化、共享化設計理念,可實現車輛監控、車隊及物流管理、智慧運行等新業態,未來可根據客戶的需要衍生、變換更多的物流形態,實現智能化的支線物流和對點物流,打造城市智慧物流和生活的生態圈。助力物流產業快速向智能化方向轉型,使每一輛車、每一個人、每一噸貨物數據化,并實時上傳至云端,讓產業鏈上的每一環都能看到貨物的實際情況,并相應作出調整。不僅有利于物流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與透明化管理,而且可以幫助貨主、制造商甚至實時了解到最末端消費者的需求動態。
50年激情歲月,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在荒蕪的土地上揮灑青春,實現了東風從無到有,從合資生產到自主研發,從年產百輛到年產數百萬輛的偉大變革。如今,面對更加莫測的未來,新一代東風人接過了前輩們的使命,懷揣著誓要令民族汽車工業屹立在世界之巔的愿景,再一次踏上了征程...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