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0-29 11:07:24 《財經》雜志
關注中物聯
“預計到2027年,全球航運業將在信息技術和貨運市場數字化方面投資超過380億美元,但對于航運產業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做到與技術的高度融合。”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立榮在近日召開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表示,目前產業差異與通用技術的高度融合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在許立榮看來,現如今,各類新技術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震撼的視覺體驗,但技術帶來的體驗不等于創造了客戶價值,如無人駕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能夠成功融入到各行業中的實際案例還比較少。
正如在航運領域,早在20世紀90年代,各種電子商務應用隨著第一次互聯網浪潮涌現,但時至今日,這種模式仍然沒有成為航運行業的主要商業模式。對此,許立榮指出,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在于,此前航運行業客戶價值創造的重點集中在物流運輸的貨運量、裝載率、低成本運價收入等方面,未來航運領域的數字化創新,應該讓線上的技術體驗真正創造線下的客戶價值。
另外,許立榮表示,包括航運等在內的實體產業中,其服務內容、行業規則、商業模式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不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技術落地方案。因此,技術要從概念、愿景轉化為真實的應用,不能拿著錘子找釘子,過分強調不同行業間的供給和標準流程,也不能照搬照抄其他領域成功模式,而是要針對具體行業、具體市場、具體客戶的特殊性和個性化的需求,對通用技術進行調整,使之與不同的產業應用場景相融合。
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8年的10年時間,航運行業通過將大數據分析、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新技術與綠色環保趨勢相融合,使船舶的航行績效和減排表現有了顯著的提升。不過,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顯示,雖然節能減排、港口自動化、互聯網以及區塊鏈等領域,被普遍認為是航運領域的技術進步方向,但無人輪船、3D打印、數字貨幣等技術在航運領域要取得實質性突破,仍有較長時間。
許立榮認為,未來,借助區塊鏈、互聯網等新技術,航運供應鏈將在可視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無縫銜接和順暢流轉,成為技術進步與產業方向融合的重點領域。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