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04 10:23:46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中物聯
12月3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外貿領域的一些最新數據。這些數據傳遞出外貿趨穩的積極信號。
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介紹,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我國服務貿易規模有所下降,目前已呈現趨穩態勢,服務出口表現明顯好于進口,貿易逆差減少,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提高。最新數據顯示,1—10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37257.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6.1%。具體來看,當前服務貿易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減少。1—10月,我國服務出口15489.5億元,下降1.8%;進口21768.3億元,下降23.9%。服務出口降幅小于進口22.1個百分點,帶動服務貿易逆差下降51.1%至6278.8億元,同比減少6569.4億元。
二是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逆勢增長。1—10月,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6390.3億元,增長8.3%,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4.0%,提升9.9個百分點。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8609.4億元,增長8.2%,占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55.6%,提升5.1個百分點。出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知識產權使用費、保險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口7780.9億元,增長8.4%,占服務進口總額的比重達到35.7%,提升10.7個百分點。進口增長較快的領域是金融服務、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保險服務。
三是旅行服務進出口明顯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范圍內旅行服務進出口造成嚴重影響。1—10月,我國旅行服務進出口8732.8億元,下降47.1%,其中出口下降48.5%,進口下降46.9%。剔除旅行服務,1—10月我國服務進出口增長2.3%,其中出口增長4.8%,進口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與此同時,自貿試驗區的表現也十分搶眼。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前18家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達3.8萬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的14.8%;其中,浙江、河南、四川自貿試驗區增速亮眼,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80.5%、52.9%和38.3%。前18家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1310.1億元人民幣,占全國的16.4%;其中,海南、福建、上海自貿試驗區增速顯著,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同比增長49.8%、46.5%、39.4%。
“今年以來,各自貿試驗區積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繼續改革創新、大膽探索,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尤其是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高峰說。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