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2-04 09:24:34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中物聯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最新報告顯示——
中國“數字經濟”有望持續領跑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近日發布了《2020—2021年度數字經濟形勢分析》(簡稱“報告”)。報告認為,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實現逆勢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增長注入重要動力。
從具體實踐來看,數字經濟的活力表現在諸多方面:數字基礎設施高速泛在化,天地空一體化網絡融合發展;數據要素的價值日益凸顯,數據開發利用水平不斷加深;數字產業化保持快速增長,疫情推動在線服務加速普及;產業數字化發展全面提速,各領域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數字政府發展向縱深推進,政府數字化領導力日益提升;數字治理規則側重規范化,部分領域已達成全球性共識;國際合作聯盟化趨勢凸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報告顯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有幾個新特征值得關注:
一是中國5G建設繼續領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遠程訪問的需求激增,5G部署全面提速,中國5G網絡建設速度和建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2020年,全國新增58萬個5G基站,累計建成71.8萬個5G基站,5G手機在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占比連續數月超60%以上,5G智能終端領域持續領航。據有關市場機構測算,2020年全年,中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70家,“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100個。
二是發揮數據價值成為城市建設重點。2020年以來,各地方智慧城市政策中均提出要加大城市數據開發利用。其中,政務數據開放、城市數據大腦、數據流通等成為關鍵詞。截至2020年10月,全國66%的省級行政區(不包含港澳臺地區)、73%的副省級和35%的地級行政區上線了政府數據開放平臺。
三是制造業數字化進一步深化。隨著智能制造深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不斷加速,降本提質增效顯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20年數字經濟展望》指出,疫情加速了數字化轉型,其成員國正在加強其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方針。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49.4%和51.7%,305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覆蓋了92個重點行業,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4.9%。
四是中國電子政務排名再創歷史新高。近年來,中國“數字政府”建設推進力度不斷加大,并取得了顯著成效。《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EGDI)排名升至全球第45位,較2018年報告提升20個位次,達到歷史新高。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殷利梅在解讀報告時表示,展望“十四五”,數字經濟將保持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成為未來經濟發展“主形態”,中國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第二大國,有望實現增速領跑。
“分領域看,算力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擴大,數據交易在‘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新技術推動下將會實現破局,政府、企業、個人的數字理解、使用和技能水平都將極大提升,數字消費不斷提質擴容增強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工作生活方式加速變革,數字貿易在競爭合作中步入高速發展的新階段。”殷利梅說。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