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17 09:48:27 人民日報
關注中物聯
中國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貿易貨物進出口總值1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8.2%,比2019年同期增長21.6%。從單月數據看,截至5月,進出口已連續12個月呈增長態勢。國際社會認為,中國對外貿易保持強勁勢頭,將持續帶動世界經濟恢復。
6月7日,從意大利米蘭出發的中國南方航空CZ8054航班降落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米蘭—海口貨運航線正式開通。原產于意大利和瑞士等地的美妝、服飾、箱包等時尚精品得以深入開拓更大的中國市場。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日前發布報告顯示,受益于中國新車市場的增長,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大眾、寶馬和戴姆勒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66%。大眾、寶馬和戴姆勒每銷售10輛新車中就有4輛交給了中國客戶。安永高級咨詢合伙人彼得·富斯表示,對華經貿合作成為很多國家疫后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柱。
作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強勁的內需令德國企業獲益明顯。德國機械設備制造協會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德國在機械制造領域對中國的出口額為49億歐元,同比增長20.3%。中國成為德國機械制造業第一大出口市場。最新數據顯示,德國5月對華出口額同比增長47%。德新社表示:“德國從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增長中受益匪淺”。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出口貿易國,是國際貨物貿易的主力軍。后疫情時代,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院“一帶一路”地區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杰瓦茨表示,中國進出口貿易強勁增長歸因于中國政府正確的政策引導,這鼓舞了全球經濟復蘇的士氣,不僅穩定了世界市場,也給未來更大的全球合作奠定基石,對全球經濟復蘇和抗疫來說都有著積極影響。
彭博社援引英富曼環球市場公司高級市場策略師喬納森·卡夫納的話說,中國的進出口數據非常健康。“全球需求仍在復蘇,隨著主要發達經濟體對外開放,這一趨勢很可能會從第二季度末一直持續到第三季度。”
“中國成功控制疫情,不斷推進深化改革,激發內需,注重創新和高技術產品制造,在全球經濟合作中具有獨特優勢。”希臘學者、中國問題專家佩拉·卡爾帕索塔基表示,“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龐大的內需市場和外部市場相互結合、互相促進,將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穩定動力。”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