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簡介
安能始于2010年6月1日,定位于5公斤以上(包含5公斤)的零擔貨運領域。安能整合傳統物流專線、零擔快運網絡和信息技術平臺,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大的零擔快運加盟網絡平臺。截止目前,安能的配送網絡已覆蓋全國98%的區域,已在全國建立150多個分撥中心,擁有10000多名員工和8000多家認證加盟商和合作伙伴,全國轉運中心運營場地總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運輸線路達2000余條,服務于全國30多個省市、1000多個市縣(區)。
近三年來,公司營業收入、年利潤和稅金不斷增加,2015年全年營業額收入24個多億。
安能從創立以來,一直堅持誠實守信的經營態度,使得企業品牌形象、知名度和名譽的大幅提升,也獲得了客戶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先后被評為“2012年上海現代物流高峰論壇重點推薦企業獎”、“2012-2013年度中國電商物流大獎”、“2013年中國海峽兩岸十大最具成長性物流企業”、“2013年度運輸過程透明管理標桿企業獎”、“2015年上海最具發展潛力新服務企業50強,物流業第一名”、“2015中國物流杰出企業”、“2015中國物流創新獎”、“2016中國物流信息化十佳應用企業”、上海市物流行業先進集體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
二、案例研究背景
背景Ⅰ,2015年雙十一期間,由于安能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上海網點共攬收了50多萬票,上百萬件貨,這樣的貨量接近平時的2倍,給分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最終公司臨時投入1倍的操作人員來應對。后期統計,雙十一期間的利潤不如平時利潤的1/2。為什么貨量的增長導致了利潤的下滑?安能總裁秦興華說過這樣一句話:現在100萬噸,有10000人,假如未來有200萬噸,2萬人或者更多,管理和成本太可怕。
加之,公司“造血”能力較差,體系問題和經驗不足,導致現場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人員素質方面,90后和00后大學普及率越來越高,能夠干理貨、搬貨的人越來越少,任勞任怨的也越來越少。
如何提升人員效率,節約人員成本,輔助管理者管理,都十分重要。
背景Ⅱ,普遍現象:日常中多數分撥處,多輛車處于閑置狀態、人員多數處于閑散狀態,車輛何時到達,無法預計,卻又常常出現干線車到了,無人卸貨場景;最后車輛集中達到,導致貨物的時效晚點。日常的分撥工作中,管理者無法估計一天中車輛到達準確時間及到達貨量的分布情況,常常導致異常情況:
1、車輛都有規定時間到達,但是不可能非常準點,或早或晚,為了完成等待超時和卸車合格率的考核,臨時安排人員作業;
2、出發裝車時,因車輛較多,偶爾會存在未裝的狀態,及時趕裝,影響出發;
3、車輛裝載率忽高忽低,有時候車走了,突然來了很多貨,加班車不劃算,不加班車留倉件太多;
4、臨時加班車頻繁,費用控制難,申請后核實過程比較難,導致加班車空載,利用不合理;
如何保證車輛運行?如何操作能保障出發裝載率?節約運力成本?申請加班車有依據?安能迫在眉睫。
背景Ⅲ,現實場景: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場地的資源可變動空間會變的越來越小;
1、場地大小,不可改變
2、車位多少,不可改變
3、場地形狀,已經定型
4、場地更換,難度很大
5、地理位置,受到局限
6、貨區建設,環境受限
如何通過加強作業時間、資源的和理分配來利用場地?也是安能的高層一直關心的問題。
三、安能倚天系統的方法論
1、采用PDA掃描采集數據,通過PDA后臺服務傳輸給倚天智能系統和魯班系統;
2、倚天智能系統用極光方法推送裝卸車任務到PDA服務器和魯班系統,任務號從G7系統獲取;裝卸車操作進度數據傳至QT,QT以看板方式展現出來;
3、調度APP展示分撥的發車監控,到達監控以及月臺監控;
.bmp)
圖1 倚天智能系統的運作方法
管理人員通過倚天管理系統(支持移動端)中的實時看板數據,再結合系統給出的數據預測,來對未來的車、貨、人、場地進行合理的決策和布局。
1、車輛信息(GIS系統—干線車輛,不含支線車輛)
①在港操作:裝/卸車操作人員的PDA的掃描信息實時分析,分析車內實時貨量及裝/卸車完成時間;將裝/卸車完成時間發送給月臺;
②排隊等待:根據月臺的實時信息,進行相關的空余月臺等候裝/卸車;
③中途運輸:中途運輸車輛由GPS定位系統,實時確定到達分撥的有效時間;
④異常未到:堵車、車輛拋錨根據GPS定位實時跟蹤分析出預計到達時間;
⑤計劃出發:根據車核載,分撥出發貨量,人員操作效率分析出裝車完成時間,分析出計劃發車時間。
2、理貨人員(PDA操作系統)
①作業安排:根據車輛的計劃出發/到達和貨量大小來安排人員的作業情況;
②作業狀態:根據人員的操作效率來分析預計完成單元內作業的時間;
③操作效率:根據貨量來監控人均的操作效能。
3、場地信息(PDA操作系統)
①基礎信息:根據車輛的預計出發/到達時間來呈現場地的基礎狀態;
②操作狀態:根據人員的操作狀態來分析場地的操作狀態。
4、貨物信息(魯班系統)
①時效關注:根據車、人員操作實時分析出此次貨物的時效;
②異常處理:根據貨物的狀態,提前給出貨物的處理解決方案;
③運力情況:根據分撥的貨量信息來判斷需要最優的車輛信息。
.bmp)
圖2 人工費
四、案例創新點
通過將車輛、貨物、場地、人員實時的有效信息的結合分析,使管理者可以高效而有序的掌控數百萬噸/日吞吐的龐大分撥,平淡的應對一個又一個的貨量高峰,拒絕突發異常。
1、預計未來/信息可視化:系統的提前預警和分析,相當于給管理者裝上了預見未來的眼睛,讓管理者有充足的時間來判斷和做出合理的布局,靜靜地等候著“未來”的到來。
2、效能最大化:車輛避免過長時間的等待;人員得到合理的安排,避免了長時間的閑/忙兩極分化,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貨物異常能得到實時的跟蹤和解決,保證了貨物的安全和時效。
3、很好的降低了理貨員的離職率,保障了貨物的時效:車、貨、人的效率的提高,不僅給公司帶來了管理的便利,同時也使員工的滿意度增加,再也不需靠管理人員的豐富經驗來給他們帶來“福利”。
五、應用效果
1、經濟效益:節省人工成本
依據每個等級分撥計算的日工作量統計可得,全國合計節省295個小時的工作量,若每個人員工作時長為8小時,則全國可節省人數36.88人/月,此時人工費每個月可節省12.16萬元/月。
2、管理效益
(1)高峰期作業人員減少50%;
(2)經過路徑優化,車線成本可降低5%;
(3)個人產能提升30%;
(4)掃描速度提升300%;
(5)司機/裝卸人員等待任務時間下降75%。
3、社會效益
(1)車、貨、人整體效能的提高,降低了社會成本,提升了社會貢獻凈額。
(2)提高企業工作效率:該項目實現整合物流企業的物流服務、物流資源,改善社會整體物流水平,提高物流企業的工作效率。
(3)符合大數據及金融中心戰略: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大數據經濟發展戰略,符合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戰略,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
(4)新增就業崗位近一倍,促進社會就業人數近20000人。
(5)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平臺通過優勢互補,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 利用信息共享,降低車輛空載率, 通過貨物配載交易,及時調劑企業運力,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經濟。
4、環境效益
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提高效能降低車輛的等待時間,有效的節約了燃油資源,降低了尾氣的排放,本項目具有節能、環保效應。
六、推廣價值
1、企業價值
目前全國物流行業尚無對車、貨、人有效匹配的公司,使用倚天系統后,人均效能在10噸/天,提升了20%,人力噸成本在380元/噸,預計節約人力成本:0.1萬元/天。
2、管理可視化
為管理者提供了決策的依據,降低了對管理人員行業經驗水平的依賴;增加了員工的收入水平,避免了異常發生時員工長時間的忙碌,提升了員工的滿意度。
3、環境價值
深入開展節約型企業建設工作,不僅可以促進資源節約,降低資源成本,在企業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還有利于促使廣大企業樹立節能環保意識,掌握節能環保技能,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最新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