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10 08:01:29 物流北京網
關注中物聯
據了解,7月6日以來該集團一共獲得了39次政府補助,其范圍涵蓋了財稅返還、郵管局補貼、就業見習補貼、創新企業等內容。實際上,這也不是德邦方面第一次公開其獲得政府補貼的情況,德邦股份及其子公司自2018年初以來,已經合計獲得了近1.5億政府補助。
如今的中國物流市場,在可觀的發展前景下,多方都在積極布局戰火四起。為了謀求發展眾快遞企業也紛紛開始向綜合物流商轉型。而作為一家擁有二十多年綜合物流背景的企業,在今年7月初,德邦物流則宣布了一項重磅的戰略轉型,公司正式更名為“德邦快遞”,主打3~60kg大件快遞市場。據悉,早在2013年,德邦就宣布進軍了快遞領域,此次更名則是在一定意義上表明了集團專注快遞業務的決心。
在快遞企業們都在費盡心思想摘掉自身的快遞標簽,從而打上物流屬性的時候,德邦方面究竟是為了什么主動更名為快遞公司呢?這或許是跟其快運業務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眾所周知,對于起步于零擔快運的德邦來說,該集團已在快運行業奮斗多年,不過近些年來,德邦快運領域的發展卻并不樂觀。
從2015年開始,德邦快運板塊的業務增長就已經開始顯現出了一種乏力狀態。據德邦此前公布的數據可知,在2015年-2017年期間,公司快運業務收入分別為,110億元、126.24億元以及129.94億元,2016年業務同比增長為14%,到了2017年卻僅為2.9%。與此同時,報告還指出公司的主要成本也在不斷增加,人工費用和運輸費用分別占據了公司營業成本的45.12%和37.51%。
另外,德邦快運業務的比重也在連年下降。更何況,順豐、“四通一達”等快遞巨頭還在馬不停蹄的向快運市場進軍,京東方面也在宣布推出個人快遞服務之后不久,又同步推出了快運業務,主打直營模式對標德邦。以上種種,也就導致德邦在面對內憂的同時,還得承受來自外患的強壓。
而在大件快遞業務方面,德邦的發展也并非一路暢通。在派件過程中,其就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譬如,對小件快遞適用的臨時寄存點和快遞柜,在面臨大件快遞的時候就很明顯的不適合。并且在如今的快遞領域,時效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其比物流要更強調速度。對于大件快遞,運輸成本無疑會增加。此外,當下的大件快遞市場也是群雄爭霸,市場同質化競爭愈演愈烈。隨著消費者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德邦快遞在轉型快遞業的道路上還任重而道遠。
據《電商報》整理近年來的報告發現,政府補助對德邦物流的凈利潤可謂是貢獻了不小的力量,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其此前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招股說明書》中就指出,2014年到2016年間,公司取得的各地政府對于企業全面實行“營增改”與其他納稅的相關財政返還以及增值稅即征即退等財政補貼占公司利潤總額的比重分別為11.21%、12.82%和7.93%。并且,報告期內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非經常性損益分別為1.44億元、1.28億元和1.78億元,而其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則分別為1.54億元、1.45億元和1.58億元,分別占據了凈利潤的32.63%、43.03%和41.58%。
德邦也同步就國家稅收及財政補貼政策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做出了預警稱,隨著過渡期財政扶持政策的逐步取消,相關財政補貼政策的變化可能會給公司業績造成進一步的影響。因此,雖然政府補助這一方式對企業來說是件好事,但是什么事都是過猶不及,如果這樣的非經常性損益持續在企業的凈利潤中占比過大,對投資者的判斷也難免會造成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德邦,還有一些快遞企業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補助。2018年前三季度,順豐控股共獲得政府補助約1.81億元;圓通速遞共獲得政府補助約3955.4萬;韻達股份共獲得政府補助約5006.5萬元;申通快遞則共獲政府補助約4802.9萬元。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