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21 09:30:10 中國民航網
關注中物聯
要致富,先修路;要開放,上民航。改革開放40年來,在國家支持下,在歷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海南的交通建設和對外開放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改革開放初期,全海南從航空公司到民用機場等基礎設施發展都十分薄弱。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海南民航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多家航空公司在海南設立基地,民航機場的建設管理從弱到強,一條條航線聯通國內外主要城市。 1993年5月2日,海航首條海口=北京航線正式開通,從此乘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時代東風,借助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發展機遇,開啟了浩瀚征程;從一架飛機、一條航線,一路騰飛,不斷創造新的高度。二十五年滄桑巨變。如今,海南航空已經成為業內領先的國際化航空企業,航線網絡覆蓋全亞洲,輻射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民營企業的發展要主動融入大時代、大社會,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海航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落實本次座談會精神,凝神聚氣,充分發揮航空運輸主業優勢,拓展航空上下游產業鏈,聚焦航空主業健康發展”,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近期在海南省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言。作為海南本土企業,海航是在改革開放、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大背景下,也是在中國民航改革開放40年大潮中,涌現出的世界級品牌。
傳承“特區精神”,打造中華民族的世界級航空品牌
25年的風風雨雨,從單一的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發展成為跨國企業集團。憑借著“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海航創造了民航體制改革的多個“第一”,海航是民航“政企分開”的改革機遇下成立的第一批地方性航空公司;海航是利用海南省股份制試點機遇,成立的國內第一家規范化的股份制航空運輸企業;海航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航空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同時在A股、B股上市的航空公司。
作為民航改革的先鋒,海航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投身“西部大開發”建設,在西部運營航線250條,通航國內外160余個城市,構建完善了以西部為基地的“毛細血管”航線網絡。貫徹“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戰略,成立了我國在非洲投資運營的第一家民用航空--加納航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搭建沿線區域互聯互通的“空中橋梁”,在沿線國家運營國際航線120條,累計運輸旅客2000多萬人次;北京到布拉格、曼徹斯特航線均由海航率先開通。
伴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海航的品牌影響力也在逐漸提升。今年7月,全球權威航空評估機構SKYTRAX揭曉2018世界航空大獎,經過激烈角逐,海南航空在全球335家航企中脫穎而出,第八次蟬聯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榮譽,并拿下“世界最佳商務艙舒適用品”、“中國最佳航空公司”和“中國最佳航司員工”三項大獎。此外,繼2017年入圍SKYTRAX“全球航空公司TOP10”,海南航空今年再度入圍,并榮升為第8位,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入圍并蟬聯該項榮譽的航司。
不僅如此,海航旗下其他航空品牌的價值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首都航空以228.86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2018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第200位,位列航空服務行業第七位,較去年品牌價值同比增長27%。
海航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終堅持打造世界級民族航空品牌,踐行中國民航“真情服務”理念,從綠色、安全、智慧等多方面持續推進服務產品創新和服務升級,為全球旅客帶去超越預期的飛行體驗。
聚焦航空主業,建立改革性、可復制性企政合作新模式
去年11月,海南省長沈曉明到海航調研時發表感慨:“海航好,海南好;海南好,海航更好”。今年以來,海航頻頻釋放回歸主業的信號,強調“去地產化、去杠桿,聚焦主業”。
如今,在陳峰看來,明確了海航的定位是以航空運輸為主業,就要心無旁騖地發展。海航已經度過了野蠻擴張的時代,不再是為了擴張而擴張,而是選擇有助于延伸航空產業鏈的項目進行合作。
12月12日,海航與首旅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結合各自優勢做強做大首都航空,將其打造成為助力北京市航空旅游產業發展及貫徹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在不到一個月前,海航旗下烏魯木齊航空,也獲得了來自烏魯木齊市政府伸出的“橄欖枝”。
陳峰在談到近期烏魯木齊航空、首都航空獲得政府注資時表示:海航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指示,聚焦航空主業。在發展的新形勢下,地方航空公司直接服務于當地發展,應該不止海航有積極性,且相比于海航來說,地方資源其實更多。所以用中國商道的精神,海航要“計利計天下之大利”。按這個思路海航把大股東的位置讓出來,但負責運營管理,以此獲得地方的支持和資源。
航空產業能夠極大促進地區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因此多個地方政府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家真正屬于自己的航空公司。烏魯木齊航空、首都航空將成為未來海航旗下各航空公司與政府合作的模板。政府通過增資擴股進一步加大對本地航空公司的支持力度,地方航企受此利好將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遇;海航則仍然通過輸出自身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聚焦地方航空公司在日常運營、安全生產、真情服務等方面的高質量發展。這種政企合作的模式是海航在民航改革上的又一次積極嘗試。
拉動服務貿易增長,為海南自貿區(港)建設添磚加瓦
“作為改革開放浪潮中成長起來的海南本土企業,海航一直積極地投身到海南的社會經濟發展建設中。”陳峰說。
近年來,海航以海口、三亞為支點,促進中國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空中樞紐。目前已開通海南往返泰國、意大利、老撾、柬埔寨等國家的航線共計14條;連續開通海南直飛曼谷、萬象、金邊等東盟國家首都以及港澳臺等重要地區航線;開通海口=重慶=羅馬航線、海口=悉尼直飛航線,填補了海南省洲際航線網絡的空白。
作為海南省的重要民族企業,海航帶動了海南的人員就業。截至目前,海航在海南省的企業共有86家,員工約2.9萬人。25年來累計為國家納稅600多億元,其中為海南省創造稅收200多億元。
今年4月,在海南建設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意見出臺,海南又一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對海航來說,這也將會是一場新的征程。作為拉動海南服務貿易增長的發展極,海航控股計劃到2022年末,新增海南始發國際航線40余條。力爭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實現海南開通國際航線100條以及入境游客量達到200萬人次發展目標,將積極響應國家“加密海南直達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國際航線”指示和海南省政府加快海南區域樞紐建設的要求,持續投入資源,大力拓展國際航線,持續深化國際旅游島建設,力爭增辟、加密洲際直飛航線,海南航空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海南連接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11月30日,海南航空開通海口-新加坡直飛航線,每周三班,由波音737中型客機執飛。12月16日,海南航空開通海口=墨爾本航線,這是繼海口=悉尼航線后海南航空開通的第二條海口直飛澳洲的航線。這些航線的開通將進一步豐富海南國際航線網絡,助力海南開拓國際旅游市場、建設自由貿易區(港),亦助力兩國的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
民航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中堅力量,無論是拉動經濟發展還是服務于國家戰略上,勢必有更大發揮空間。展望未來,海航人將繼續發揚當年扎根海南時敢闖敢拼的精神,堅定不移的聚焦航空主業發展,完善航空全產業鏈運營,助力海南自貿區(港)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具活力的開放。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