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24 09:50:51 第一物流網
關注中物聯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外運)在智慧物流方面的運作不斷:
繼11月24日,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發布《新時代中國智慧物流發展報告》,中國外運于27日正式向全國發布“智于科技,慧于生態”的運易通平臺。
縱觀中國外運近70年的發展歷程,經歷了三次轉型,一是改革開放初期,由貨運獨家壟斷企業向市場化企業轉型;二是2000年前后,貨運代理型企業向綜合物流企業轉型;三是由當前物流提供商和整合商向物流平臺商轉型。
第三次戰略轉型就是以“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物流平臺企業”為發展目標。中國外運為何如此重視智慧物流?聽聽中國外運總經理李關鵬是怎么說的?
降本增效的關鍵在B端
在當前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物流不僅肩負著國民經濟降本增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自身也面臨著降本增效的壓力。
① 降本增效空間大。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由2012的18%降到了2017年的14.6%,但與全球平均13%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在李關鵬看來,近幾年我國物流成本快速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結果。“我國服務業與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45.3%上升至2017年的51.6%,累計提高了6.3個百分點,帶動社會物流總費用占比下降約2.7%。”
不過,隨著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到位,降低物流成本也會達到一個臨界點。結構性降本增效的使命基本完成。下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更多依靠物流自身的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和質量優化,即構建以智慧物流為紐帶的生態平臺和物流行業提升運營效率,成為結構型降本增效的接棒者。
② 運營型降本增效。通過物流業提升自身運營效率來降低成本,關鍵是要降低占社會物流總額90%以上比例的B2B物流成本,以及B2B2C物流全產業鏈的成本。
談及物流運營效率的提升,李關鵬表示,一提到物流,人們更容易與快遞聯系起來。目前消費驅動下的B2C物流成為我國物流業的持續亮點。
然而,“B2C物流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例不足8%,生產和流通為主體的B2B的物流在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超過了92%。”
③ 智慧型降本增效。這主要是指,物流業還需通過數字化賦能,通過行業的共享經濟模式和跨界共享的資源配置方式,實現最大范圍的降本增效。
在物流行業,因科技創新而誕生的智慧物流正在引發物流產業全方位系統性的革命。
李關鵬強調,以智慧物流為紐帶的模式和平臺的生態模式,不僅在物流領域可以消化過剩產能,而且通過更大范圍地輻射其他產業,從而降低整個生態圈的社會成本。
從這個角度來講,智慧物流不僅是物流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驅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
④ B2B智慧物流迎破冰契機。盡管B端的智慧物流發展空間巨大,是物流降本增效的關鍵,但操作起來卻阻礙重重。
“數字驅動”和“協同共享”是智慧物流的兩大特征。李關鵬認為,B2B物流鏈條上,活躍著不同產業的多個參與主體,受制于利益和安全性等多種因素,生產企業與物流服務商建立數字連接、不同企業間的網絡協同的意愿不足。
此外,除物流服務商外,不少船公司、港口、電商等都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以主營業務為核心構建物流生態平臺,以期從中分得一杯羹,這進一步增加了協同共享的難度。
不過,李關鵬也指出,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各方出于降低成本、提升質量、創造價值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將成為B2B領域智慧物流破冰的契機。
中國外運的智慧物流之道
結合智慧物流的發展,中國外運確定了“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物流平臺”的發展愿景。
對此,李關鵬解釋說,2015年招商局與中國外運長航重組以來,中國外運成為招商局集團的二級子公司和物流業務統一運營平臺。招商局集團賦予了中國外運“做智慧物流的引領者、做供應鏈物流生態圈的構建者、做中國物流產業的推動者”三大使命。
在智慧物流的發展路徑上,李關鵬表示,中國外運結合智慧物流價值模型,從修身、利器、強筋、動骨四個維度,形成了“數字化轉型、智能化運營、網絡化重構、顛覆式變革”的基本路徑。
◎ 數字化轉型,就是推進業務和資源的全面數字化,打造數字外運。目前中國外運的物流倉儲資源實現了全面數字化,并通過連接社會倉儲資源打造全國統一的云倉網絡。
◎ 智能化運營,主要是指推進物流作業和運營管理的全面智能化,包括智能化作業和供應鏈管理的智能化算法和決策。
中國外運將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推廣應用,作為發展智慧物流的首要階段。如,將無人庫、無線射頻等先進技術應用到作業場景中,推動物流業務從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提升物流各環節的服務效率、質量和客戶體驗。
◎ 網絡化重構,中國外運通過“物流+互聯網”和“互聯網+物流”的雙向雙輪驅動商業模式重構,通過代理及相關業務向端到端的全程供應鏈服務升級,專業物流向價值鏈整合轉型,電商業務向平臺化和生態圈升級,正在構建天網地網相結合,物流提供商、物流整合商和物流平臺商三位一體的生態化的經營模式。
◎ 顛覆式變革,中國外運通過“小前端+強后臺”的組織再造,正在構建生態化的平臺化組織模式。
一是按照3S(戰略引領,風險管控、綜合服務)構建牽引、賦能型總部,尤其是打破傳統的金字塔型科層模式結構,以適應互聯網時代要求。
二是推進區域一體化整合,通過打造華南、華中、華北、東北、華東等五大區域,以口岸帶動內地形成全國一盤棋。
三是打造全網運營的強后臺,通過打造陸運、水運、空運、汽運、海運五大通道,加強國內外網絡對接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操作,提升一體化的運營能力。
四是整合分布式的小前端,通過自建、整合、并購、合作等方式,整合社會資源,構建分布式的最后一公里網絡。
五是,通過跨界互聯,構建“整合、開放、協同、共享”的智慧物流生態圈。中國外運通過數據運營和服務整合,更廣泛地跨界連接各種資源、各關聯方,高效低成本地促成交易,提升客戶體驗,創新連接價值。
李關鵬強調,發展智慧物流需要根據不同客戶群體和不同的業務場景,打造線上化產品。
中國外運根據歷史上形成的全網絡覆蓋和全業務場景的優勢,智慧物流的創新模式已經從單點的智能化作業,逐步發展到“生產物流+流通物流+消費物流+平臺生態”的全鏈條的智慧物流創新應用場景。
以平臺生態場景為例,中國外運以運易通公共平臺為基礎,正在構建集裝箱O2O的生態圈,創造平臺交易價值和跨界生態價值。今年以來,在集裝箱O2O生態圈運作的集裝箱已經突破了150萬TEU。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