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15 09:41:43 經濟參考報
關注中物聯
記者14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從發展路徑、具體目標和重點任務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普及數字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到203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字化,骨干企業基本實現智能轉型。同時加快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加強工業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支撐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
在具體目標上,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國內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到10家以上。建成120個以上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圍繞深化推廣應用,開拓轉型升級新路徑,征求意見稿提出開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加快行業數字化網絡化發展、促進區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其中,針對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原材料、消費品等領域細分行業特點和痛點,制定智能制造實施路線圖,分步驟、分階段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改造。
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中國高端制造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朱明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智能制造是一項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的長期性系統工程。面向“十四五”時期,需要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在人工智能、5G等前瞻性技術領域的布局,力爭到2025年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
在保障措施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鼓勵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及各類社會資本加大對智能制造領域投資力度。同時強化人才支撐,定期編制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預測報告和緊缺人才需求目錄,出臺智能制造從業人員能力要求等行業標準。
朱明皓表示,下一步需在產業鏈和區域層面做好相關規劃,尤其是要重視解決中小企業在實施智能制造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推出一批低成本、易用性的解決方案。同時加快智能制造相關技術人才培養,鼓勵企業和高校聯合制定培養方案、聯合設置課程,解決企業面臨的技術人才緊缺的迫切問題。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