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0 09:55:28 北京青年報
關注中物聯
500億、600億、700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蘇、國內消費回暖的直觀體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
快遞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快遞業務量增長是商貿流通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新發展格局構建過程中旺盛的消費需求。體量更大、速度更快,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中國快遞業逆勢上揚,不僅凸顯了我國快遞市場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潛力,也彰顯了中國經濟復蘇的良好勢頭和強大的消費能力。
快遞年業務量“三連跳”,盡顯中國經濟巨大消費市場潛力。中國有近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強大購買力,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不僅形成了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更形成了追求創新和變化、更加偏好新產品和新體驗的消費文化,超大規模市場釋放源源不斷的消費潛力,支撐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新消費場景、新業態、新職業不斷涌現,線上線下融合不斷加快,消費方式正經歷著新變革,經濟運行效率得到不斷提升,經濟潛力正在逐步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快遞業能夠克服疫情影響重回高位增長區間,不僅得益于行業的快速復工復產,還得益于我國消費市場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當前,以直播帶貨、生鮮電商等為代表的線上新型消費不斷涌現,電商行業迎來新的飛躍,讓消費者享受便捷網購服務的同時,也令快遞市場獲得了新的規模擴張。
快遞年業務量“三連跳”,盡顯中國經濟供需循環更加暢通。物流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尤其進入現代社會,物流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作用、戰略支撐作用、先行引導作用愈發重要。推動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升區域經濟和國民經濟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質增效的主要措施,也是我國經濟加強內循環、創新外循環的主攻方向。
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1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指數升至年內高點,顯示物流行業加快回升,尤其是快遞快運業的業務量再創年內新高,這背后也體現了中國物流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成果。物流市場主體發展壯大,物流技術突飛猛進,信息化、自動化水平明顯提升,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蓬勃興起,現代物流體系高效有序運行,推動中國快遞業迅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數字高速路。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經濟發展才能充滿活力,有利于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一步搞活流通、拉動內需,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更好發揮快遞業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作用,必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