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13 10:23:42 中國交通新聞網
關注中物聯
在上海市金山區華東無人機基地,8條無人機物流航線每周飛行約50架次,浙江舟山、嵊泗等地的海鮮到金山實現常態化冷鏈運輸。
全國首個鐵路裝卸自動化碼頭——湖北武漢陽邏國際港集裝箱鐵水聯運二期項目A標段近日通過竣工驗收,項目融入5G、北斗高精度定位、激光雷達、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貨物“下船即上車、下車即上船”。
智慧港口、智能航運、智能網聯汽車蓬勃發展,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無人機、無人車在倉儲、運輸和派送環節大顯身手,提高了快遞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交通運輸已成為先進生產技術、生產方式等創新融合的先行領域。各地交通運輸部門正深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
向上競逐天空之城
前不久,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迎來一場“向上”的盛會——2025國際低空經濟博覽會,近300家全球頭部企業參展,生動展現了低空經濟從“小眾試驗”邁向“大眾視野”的蓬勃態勢。
瞄準低空經濟這片萬億級產業“藍海”,上海持續開展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四張網”建設,探索劃設全市低空公共航路“一張網”和起降設施“一張網”。下半年,上海將力爭初步建成并投運市級低空飛行服務中心,上線運行低空飛行綜合監管服務平臺(一期)。
鄂西北的十堰武當山機場,一架大棕熊“Kodiak 100”型飛機輕巧騰空、拉升,兩個小時后降落在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借助這一短途貨運航線,十堰高山蔬菜當晚就送上武漢市民的餐桌。
短途運輸、空中游覽、物流配送……湖北在積極探索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同時,加速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湖北省低空飛行服務平臺于6月底啟動測試運行,計劃今年年底前全面建成投用,確保低空飛行“看得見、叫得著、能監管、能應急”。各地市加力推進低空起降基礎設施建設,武漢年內將建設1000個低空飛行器起降場(點),十堰力爭到2027年建成10個大中型無人機起降場和200余個垂直起降點。
干線通道智慧擴容
坐落在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的南沙大橋,是珠江口“A字形”交通主骨架中至關重要的“一橫”,日均車流量超10萬輛次,超大流量保通保暢考驗著交通人的智慧。
今年1月,南沙大橋主動交通流管控系統投入運行,這是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首批示范區首個上線的智慧擴容示范項目。“基于數據和模型共同驅動的管控算法,系統可以完善多方聯動管控機制。”相關負責人表示,車流高峰期,通過開放硬路肩、事故快速響應、動態車道分配等策略,大橋通行能力可提升約17%。
20個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區域正全力推動智慧擴容、安全增效、產業融合,目前已有超過500公里公路干線通道完成智慧擴容。
作為首批示范區域,河南以京港澳、連霍高速公路為骨干,謀劃“一軸一廊”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力爭今年年底全省智慧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夯實智慧交通基礎。
今年,湖北成功入選第二批示范區域,下半年將全力在“轉”字上下功夫,抓緊抓實示范工程,統籌推進全省公路水路數字化一張網、一盤棋建設,盡快完成項目工可立項審批和資金撥付。
“智慧的路+聰明的車”正開啟交通運輸行業的全新變革。近日,上海發放新一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牌照,8家企業成為首批獲準企業。接下來,上海浦東將全域開放自動駕駛,同步推動奉賢、閔行等區域開放,連通四大測試區域,建設高級別自動駕駛引領區。
上海市交通委已啟動“十五五”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專項規劃研究編制,初步提出到2030年,交通運輸領域新技術研發和應用取得突破,前沿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打造一批世界級的應用場景、現象級的創新主體、重量級的技術成果。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