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7 15:26:27 辦公室
關注中物聯
9月15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簡稱中物聯)在廈門召開的“2025年采購與供應管理大會”上,向社會正式發布《中國供應鏈社會責任(ESG)報告》。該報告是我國首部聚焦供應鏈社會責任ESG的研究報告,對于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物聯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能文,總會計師鄭小寶,總經濟師崔忠付,中國石油工程和物裝管理部副總經理褚元林,中國華電集團工程建設與供應鏈管理部副主任許曉斌,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供應鏈管理部副總經理王喜營出席發布儀式共同見證發布。中物聯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主任鄭榮良代表中物聯現場發布《報告》。
該報告分為六大章節,全文近10萬字,內容豐富,案例詳實。報告系統闡述了供應鏈社會責任(ESG)的發展歷程、內涵與意義,全面總結了我國供應鏈領域企業的探索實踐及經驗成果,并就如何進一步推動我國供應鏈社會責任(ESG)發展、構建中國供應鏈社會責任(ESG)體系提出政策建議,以期對我國供應鏈領域政策標準制定和實踐提供有益參考。
報告指出,供應鏈社會責任(ESG)是指在整個供應鏈中綜合考慮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的可持續管理模式。過去二十多年來,我國供應鏈社會責任(ESG)發展經歷了從起步探索、漸進發展到加速發展三個階段。2024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ESG報告披露率超過45%,其中,交通運輸與物流行業A股上市公司報告披露率超過60%,顯著高于平均水平。未來發展趨勢具有六大特征:一是ESG理念深化與融合;二是實踐領域拓展與創新;三是評估標準完善與國際化接軌;四是供應鏈協同與價值創造提升;五是數字化提升與信息透明化;六是社會監督與公眾參與增強。
報告提出,推動供應鏈社會責任(ESG)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三方攜手共同推進,并提出了三個層面九條建議。一是政府層面強化政策引領與監管,為ESG發展筑牢根基;二是行業組織層面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ESG標準統一與行業自律;三是企業層面強化戰略規劃與實踐,提升ESG競爭力。
報告的發布,將進一步宣傳和推廣我國供應鏈領域社會責任(ESG)先進理念和實踐案例,為全球供應鏈的綠色轉型提供中國方案,為共同建設開放包容韌性可持續的全球供應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每日 推薦
- 關于召開第三屆電子信息產業供應鏈年會的通知
- 中國公路物流運價周指數報告(2025.11.21)
- 蔡進出席2025年(第二屆)中國有色金屬行業貿易物流高質量發展論壇
- 2025第十一屆醫療供應鏈大會在上海舉行
- 馬增榮:共筑韌性智慧供應鏈 共赴健康中國新征程
- 團體標準宣貫: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46期——《醫院院內醫療器械物流服務質量評價》《骨科耗材物流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宣貫
- 2025汽車物流行業年會在重慶召開
- 國家標準《藥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 (GB/T 46204-2025)解讀
- 國家標準《物流服務合同準則》 (GB/T 30333-2025)解讀
- 國家標準《物流單證基本要求》 (GB/T 33449-2025)解讀
- 中物聯發布2025年10月政策輯要

